来源:郑州郑飞医院
1. 妊娠与分娩
• 顺产影响更显著: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,会对盆底肌、阴道壁造成过度牵拉,甚至导致肌肉纤维断裂。若胎儿过大、产程过长或多次分娩,损伤会更严重,产后修复不佳易加重松弛。
2. 长期腹压增高
• 慢性咳嗽、便秘:持续用力会增加腹腔压力,长期压迫盆底组织,削弱其支撑力。
• 重体力劳动或肥胖: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会加重盆底负担;长期提重物、搬运重物等行为,也会持续牵拉盆底肌,加速松弛。
3. 雌激素水平骤降
• 更年期或卵巢早衰: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阴道壁黏膜萎缩、盆底肌纤维退化,失去弹性。
• 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手术切除卵巢:可能影响激素平衡,间接导致盆底组织功能下降。
4. 缺乏盆底肌锻炼
• 久坐、缺乏运动(尤其是盆底肌训练)会使肌肉逐渐松弛无力,无法维持阴道正常张力。
5. 多次人流或妇科手术
• 人工流产时器械进入阴道和宫腔,可能对阴道壁造成机械性损伤;妇科手术(如子宫肌瘤剔除术)若涉及盆底组织,术后恢复不良也可能加重松弛。
6. 先天或遗传因素
• 部分人因盆底筋膜、韧带先天发育薄弱,或家族中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病史,更容易出现阴道松弛且进展较快。
7. 不良生活习惯
• 吸烟:尼古丁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,减少盆底组织血液供应,延缓损伤修复。
• 长期熬夜、压力过大: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,间接导致盆底肌功能下降。
如何避免加重松弛?
• 产后及时修复:顺产女性应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评估,通过凯格尔运动、电刺激等方式促进恢复。
• 控制腹压:治疗慢性咳嗽、便秘,避免提重物,肥胖者需科学减重。
• 更年期保养:通过饮食(如摄入豆制品)或医疗手段补充雌激素,同时坚持盆底肌训练。
• 避免频繁人流:做好避孕措施,减少对生殖系统的损伤。
若已出现阴道松弛,需尽早干预,避免上述因素进一步加剧症状,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